close


【劇名】เฉือน
【英譯】Slice
【中譯】致命切割
【年代】2009
【導演】Kongkiat Khomsiri
【劇本】Kongkiat Khomsiri, Wisit Sasanatieng
【演員】Arak Amornsupasiri, Sonthaya Chitmanee, Jessica Pasaphan, Chatchai Plengpanich, Sikarin Polyong, Artthapan Poolsawad

2010.10.25

2010高雄電影節,幻想雙重奏泰國單元的選片之一。
原本以為這部是單純的驚悚片,但實際上比較像是帶有解謎性質的電影,
卻又穿插著些許不同議題的趣味。

(下涉內容,不喜勿看)

這部片探討的焦點,似乎容易被放在性向與變性的焦點上。
觀影結束後,亦有觀眾提出,這部片「都是男性的聲音、父權壓迫」等論點。
另也有觀眾,問影後座談演員,當中涉及性向議題及變性的角色,「自我認同」究竟為何?
但其實,我覺得該片比起這些問題中,僵化假設的「男性父權」和「自我認同」寬容許多。
即使說,片中幾乎都是「男性角色」,但呈現出來的,卻是多重的「男性」,
真正的壓迫關係,反而是男性間的不同權力關係:父子、師生、外國/本國(富、貴),
甚至像警局的警界體制,或暴力與資本相結合的色情業,鄉中具政治權力的鄉長子嗣等,
這才是多重男性身份下,壓制與被壓制的關係。
因此,如用「男性出聲、父權壓迫」來解釋,我自己是覺得較不足。
另外,對於角色的「性別認同」此種僵化的問題,
故然來自句中,變性後的Nut,雖然覺得那是他創作出來的產物,不是「真正的自己」,
但這是否涉及「性別認同」,還是只是對於創造出一個不是自己面貌的人的無奈?
再者,涉及「認同」的議題,常常不見得是被關注的對象,自己思考的焦點,
而是觀看者自我的想像,對他們而言可能只是生活或實踐的部份而已。
例如,劇中Nut的爸爸,或是他的老師,面對的都只是性的虛求與飢渴,
對象是男是女,根本不重要。
而像Nut,對Tai的愛戀,也可說是諸種壓迫關係下,以男性情誼呈現的一種反抗與解脫。
「認同」如不放入各種生活脈絡與實踐中,往往只是想像的空中樓閣。

但就在觀影當下,我享受的還是如看推理小說的快感。
故事發展過程中,導演算是成功地運用影像,還有常見的性別詭計,誤導我的猜測。
片中不斷與Tai相連繫的紅色,讓人容易誤以為,最後的犯人其實根本就是Tai,
可能只是他心理創造出來的,另一個紅色披風的殺人角色(日本推理很愛用這個耶...)。
但是難以想到的是,Nut這個角色的性別模糊,正好為這個詭計鋪了個很好的路...

另外,我也蠻欣賞演員的演出的。
演男主角的Pei,看過幾部他演的片,印象還挺不錯。
他之前也演過《鬼肢解》,看來跟這類片還蠻有緣的啊,但也容易給我帶來誤解...
不過我最欣賞的,反而是演Nut小時候的Artthapan Poolsawad(小名似叫Kan),
被欺負、癲癇,還有好幾幕都演地很不錯,
印象最深的兩幕,一幕是他被欺負後,Tai來找他,他還是回頭一笑的那段;
另一段,則是Tai幫助他對抗爸爸後,Nut的情緒表現那一段。
(所以,昨天影後,還特別留下來,跑去跟他們合照囉!不過Pei沒來啦!小失望...)

這部片在介紹時,用了殘酷肢解(殘虐妖異)、淫靡肉慾和浪漫繾綣的相異形容詞。
但這部片真的是如此地豐富多元,但卻又非流於藝術而失去娛樂價值,還蠻值得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b25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