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名】ดอกฟ้าในมือมาร
【英譯】Mysterious Object at Noon
【中譯】正午顯影
【年代】2002
【導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2010.11.18

這部是導演學生時期的作品,成本約500萬泰銖,劇組約5人,拍拍停停,
而且用的工作人員、「演員」和劇中訪問對象等,都是剛接觸的素人,
並且以黑白影片拍攝。

但實驗性最高的還不止於此,這部片似乎是對劇情/紀錄片分野,嘗試的一大挑戰。
(就影後導演座談,觀眾的提問,似乎這與當時在拍時代,某導演[1]的理念不無關係)
「劇情」的進展是個「故事接龍」,由導演劇組,跑遍泰國各地,訪問男女老幼,
要他們讓「故事」,根據本身的想法,繼續接演下去。
(導演說,他在訪問時,會提示上段劇情最末部份,並鼓勵創作。但故事皆出自受訪者)

然而,影片內容,不只紀錄這些受訪者的敘事內容,
也找來了素人演員,演出他們所創造出來的故事。
有趣的是,這樣的「演出」,也並非完整的「表演」,
亦像是記事般,「拍攝」他們的「演出」。
因此,也是狀況連連。

於是乎,這種紀錄人們創造虛幻,卻又在演出中混雜著真實情況,
這種真假虛實混雜,似乎正是影片最高趣味所在。

會後座談也挺有意思,也供我們許多想像空間。
有觀眾技巧性地問導演,該如何看他的影片。
(他問:看導演電影,似乎像是在看討論電影的電影。能否給我們線索,欣賞您的影片。)
導演的回答,似乎也認為他的影片,的確有在討論電影為何的成份。
但他說這不是劇情片,也沒有任何線索,完全取決於觀眾和自己的頻波合不合。
就像看抽象畫般,可能只是因為某個色彩、聲音,或什麼的而感動。
(他還提到,這部片在曼谷上映時,有影評說不值得花錢進來看;導演就說要把錢退給他)
對他來說,電影重要的是拍攝的過程,他也甚少看他的成品,
因為他對成品的了解,和觀眾不同,也因此很難從觀眾角度來看成品。
一開始遭到的批評,的確也讓他難過。
但現在受到肯定,不再會如此對自己產生疑問。
或許真要說,他能說的訊息是,作自己吧!

回過來說我自己。
這部片在觀影時,我最享受的反而是多語言的衝擊。
這部片為泰語發音(當然,因為他的對象遍及泰國各地,不只是中部泰語,包含各方言),
但在播放時有中、英字幕,再加上似因山形電影節之故,有非常大字的日文字幕。
剛開始看的時候,有些措手不及,因為中、日字幕是直排在右上方。
有時候來得及,我就看中文字幕;但日文字幕因位置和大小,有時反而更為明顯;
但有時候字幕閃得太快,還在看畫面內容,所以乾脆就直接聽泰語。
這種混雜語言的觀影經驗,對我來說甚為有趣。

另外,泰國各地的景色、語言和想像,還蠻讓我享受的。
尤其到了最後,Panyi島上小學的景象,不曉得為何,一看我就覺得很熟悉。
直到打上字幕,和小學背後的字樣,才發現是自己也曾去過的,安達曼海上的Panyi島。
有種,「哇~」的感覺。
「電影」,或許有時就不是這麼直接的東西,端賴觀看者的經驗與頻率吧!

也因此,雖然因為深夜播放,中間好幾段都睡著了。
但難得的是,比起之前看的導演作品,這部片至少曉得導演在作些什麼。
挑戰「劇情/紀錄」的電影分類特性,「真實/虛幻」的交織安排,
泰國各地的幻想與紀實,如何和觀眾的感性產生火花,或許正是此片趣味所在。

[1] 某導演,似乎是Abbas Kiarostami,混合幻想與現實的描述方式。(我也不太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b25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