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名】ไฮโซ
【英譯】Hi-So
【中譯】愛情需要翻譯
【年代】2010
【監督】อาทิตย์ อัสสรัตน์ (Aditya Assarat)
【出演者】Ananda Everingham, Cerise Leang, Sajee Apiwong

2011.06.24

2011台北電影節的影片,由拍攝『Wonderful Town』的導演執導,阿南達(Ananda Everingham)主演。

故事很簡單,主要講由美歸國的泰國男性的兩段戀情。一段發生在普吉島,男主角與美國女朋友間的故事;一段則是在曼谷,男主角和泰國女朋友的故事。

在觀影的時候,會從兩個方向來看這部片:一個關乎中譯片名「愛情需要翻譯」,一個則關於泰文(或英譯片名)「Hi-So」。

「愛情需要翻譯」,講的其實是,處於這種跨界(泰美)的男性,在面對泰、美兩段戀情時,所碰到的問題。從片中可以看到,雖然這種跨界元素 ,本就是該男性的生活,然而他的「女朋友們」,在面對泰式生活(如拍照、記者採訪、語言)或美式生活(語言、鹿角裝飾、夜店)等,卻感到困窘。

而「Hi-So」這個泰製英語,意指「Hi-Society」,簡譯即「上流社會」。我在看的時候,原本以為,導演要指「上流社會」中跨界愛情的空虛。尤其是,看到美國女朋友,在與「非上流社會」的泰國人溶成一團時,以為導演要說的其實是這階層問題,而非跨界困境。但看到後來,第二段又覺得並非如此,直到結束後的座談,才比較明瞭導演的意思。

影片結束後的座談,主持人先問了導演,關於這部片製作的源起;而我後來,也問了導演以「Hi-So」為片名的用意。導演回答,這部片其實是他電影學院畢業後,原本打算的第一部片,因此帶有些私人性質(他也說,在泰國有個語彙,用來稱這種不顧觀眾感受的藝術作品,回頭再來看這部片,的確自己也有此感受)。影片中的戀愛故事,其實也多以自己經驗而成。以「Hi-So」為片名,一方面是自己來自於此背景,另一方面覺得泰國與其他物質主義(materilistic)的亞洲國家一樣,電視節目中,充滿了對這種生活的虛幻想像。他自己認為「Hi-So」不應該是如此,而此他希望透過拍攝Hi-So的戀愛故事,以呈現Hi-So的真實樣態。但他也說,可能因為是真實的生活,反而容易讓觀眾覺得無聊。

另外,他也說他的生活,一半在泰國、一半在美國。在美國別人認為他是泰國人,但在泰國別人又認為他是美國人。這部片,其實也是自己這種寫照。也因此,對照於我原本所想,和片中的呈現,我的感覺,其實他自己在這之中生活的很好。換言之,他並非在批評Hi-So,反而覺得自己這種跨境Hi-So身分很自在。然而,片中的「女朋友們」,其實是兩地人士的象徵,對這種跨文化感到困窘的,反而是這些人。

主持人也問了,為何會找阿南達來演。其實在看的時候,我就覺得阿南達真的很適合,畢竟他兩個語言都精通。其實座談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導演的英語是蠻熟悉的美式腔,不太有泰語腔,以阿南達來作為自己的化身,其實蠻適合的。只是沒想到,他原來與阿南達就熟識,所以找角色時,也不作第二人選。(也有人問,為何讓他就是以阿南達的名字現身,導演說他沒想這麼多,他只是想講兩段戀情,名字與身份並不重要。但印象中,阿南達在別部片,也常有就是以自己名字出現。)

後來也有觀眾問到,為何他只聚焦於三人?為何選擇荒涼場景?是否在兩段故事中,有與荒涼的旅館、住宅作對比的用意?導演都說,其實這部片,他並沒有事先的劇情規畫,很像台灣的許多片一樣,就是拍攝些日常生活(講到這我一笑,因為他對台灣片的印象,感覺都是如此。有觀眾問他票房如何,他說在泰九月才上映,但應該跟如蔡明亮的票房一樣,大概全世界藝術片的票房都不會太好)。他還說,可能跟自己拍攝紀錄片有關。這些片也多是依著當時的環境、氣候,就拍出來。

其實在台灣,感覺上喜歡去看片中的「象徵」、「用意」的觀眾。但其實,有些導演其實並不是如此有意識地,在創造場景或元素。有時候只是種隨心所欲的藝術感,有時候甚至是需要觀眾自我的解讀。或許,就連導演/腳本自身,都沒有標準的正確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b25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